以電影為素材進行跨校跨文化交際
以“生死觀”的文化差異為例
本文旨在介紹一次以「生死觀」為主題的包含5C特徵的實驗性跨校交流活動。「死亡」是華人文化的禁忌之一,對面死亡的態度、與死亡相關的文化現象和產物…等,既有文化普遍性,也有文化獨特性,是值得中文學習者學習的文化內容。本文作者為CLTA中文電影教學興趣小組(2016年成立)成員,分別任教於美國三所大學,於2020年春季學期Covid-19疫情初起時,分別使用電影《別告訴她》(英文:The
Farewell)與《生生》(英文:Sen
Sen)於課堂上,繼而合作規劃一次跨校的文化交流活動。該交流活動基於差異化教學、近側發展區間、鷹架與可理解輸入理論而設計,利用數位工具進行非同步與同步跨校交流,交流結果既強化參與交流之學生的語言能力,亦深化其學習中文和中華文化的動機和興趣。
Article outline
- 壹、前言
- 貳、文獻回顧
- 一、文化教學之重要性與必要性–文化為教學內容
- 二、電影應用於外語文化教學–電影為教學題材
- 三、科技應用於外語教學–科技為教學工具
- 參、教學設計理論與實踐
- 一、5C
- 二、差異化教學(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)
- 三、近側發展區間(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)
- 四、學習鷹架(scaffolding)與可理解性輸入(comprehensible input)
- 肆、跨校交流設計與實踐
- 一、交流平台上的設計
- 二、電影片段的選擇
- 三、交流過程
- 四、跨校交流實踐成果
- (一)非同步跨校交流實踐成果
- (二)同步跨校交流實踐成果
- 五、交流後檢討與反思
- 伍、總結
- 筆記
-
引用文獻